请查收这份秋冬季防疫的政务信息发布与辟谣指南
近期,我国内蒙古、宁夏、浙江等地零星暴发疫情,随着冬季到来,防疫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新型冠状肺炎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已波及不少国家和地区,并已在中国境内出现。政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进行高效的涉疫信息发布,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精准化解涉疫网络谣言,也是抗击疫情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15日,人民在线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金台云讲堂”之“后疫情时期”的政务舆情工作指南分享会。围绕近期研究成果,多位舆情专家与研究员结合秋冬季防疫情况进行了主题分享,吸引了线上近百名来自政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的嘉宾参与。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副总经理兼总编辑单学刚在本次会议开场致辞中表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是互联网舆情管理的开拓者与国内政务信息发布制度演变的见证者,在新闻发布和舆情处置、网络谣言研究以及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等领域已深耕多年,具备行业公认的专业性与影响力。自疫情暴发以来,内容团队持续关注涉疫政务舆情管理与社会治理动向,并发挥智库研究在第三方资政建言方面的社会价值,在近期相继推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政务信息发布指南》《涉疫谣言特征与辟谣效果分析专题研究》等研究报告。透过本次分享会,我们期待将最新研究成果回馈给政务治理的相关参与者,总结优秀新经验,回应处置新诉求,展望治理新趋势,让“后疫情时期”的防疫抗疫工作成为城市形象的“加分项”。
随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夏玥就《“后疫情时期”的政务信息发布指南》作主题分享。夏玥认为,根据人民众云平台的涉疫舆情大数据,在“后疫情时期”,政务发布的舆论关注度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及时总结涉疫政务发布的优化策略,能够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创造更有利的舆论氛围。《指南》基于同主题智库研报,以防疫动员、工作动态、疫情流调、疫苗接种、舆论引导、奖励与问责六大场景中的“防疫动员”为示例,从响应速度、发布形式和渠道、发布注意要点三个维度进行了剖析,从而为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期间的政务信息发布工作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林子蕊带来了《涉疫网络谣言演变规律与传播特点》的主题分享。她认为,随着疫情暴发,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信息疫情”,公众处于“信息饥渴”的状态,一些涉疫虚假信息利用公众的认知偏差迅速传播。在同主题研究报告中,她对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刊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专区”的871条谣言进行了可视化定量分析,并总结了涉疫谣言类型、发酵周期、高频词云和区域分布等方面的特征。该分享还整合呈现了秋冬季涉疫谣言传播的新规律,重点提醒当前需要注重变异毒株、极端天气与谣言的叠加影响,并注重智媒化发展带来的谣言治理挑战。
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赵紫荆分享了《影响疫情辟谣效果的原因及谣言治理启发》这一团队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定量逻辑斯特回归和定性案例比较等方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只考察单因素时,具有权威要素或猎奇要素的谣言辟谣效果相对较好,政策管控类及带有强烈敌意情感的谣言辟谣效果较差。她还分享了五点涉疫谣言治理建议:首发辟谣渠道应适当兼顾非社交媒体;不同层级的平台发挥“组合拳”优势进行辟谣;针对不同时段谣言加强舆情监测和特征分析;强化带有攻击色彩谣言的甄别和风险预判工作;关注网民情绪表达并重视信息发布的“隐私合规”。
最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副总编辑兼研究中心主任、人民网新媒体智库负责人、高级研究员刘鹏飞为本次分享会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智库研究团队与嘉宾们共同分享了疫情期间互联网与社会治理领域的前沿动态。自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疫情防控议题的舆论关注度始终不减。但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和舆论“热衰”现象问题值得关注。比如,个别地方的基层疫情防控曾一度出现“疲软”、风险意识下降或防疫过度等情况,防疫措施和信息发布出现衔接问题等。有鉴于此,各类主管机构和主流媒体更要发挥权威信息渠道和新媒体优势,加大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的科普、教育和培训学习力度,让疫情防控、舆论信息工作与经济社会治理保持一定弹性,在“后疫情时期”共同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持续传播主流价值,保持社会肌体活力,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精细化和科学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