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

蔬菜大县架起全国产销之桥,“兰陵经验”这下出圈了

时间:2023-04-19 11:39:27 来源: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山东“南菜园”兰陵,也是上海人的“菜篮子”,上海人常念叨一句话叫“一天不见鲁Q,阿拉吃菜犯愁”,讲的就是兰陵与上海的“蔬菜情缘”。在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里,挂着“鲁Q”牌照的兰陵卡车络绎不绝,每天要供应500万斤蔬菜给上海餐桌。

 

这份情谊最早能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兰陵人背靠蔬菜产地优势,抱团闯荡上海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兰陵蔬菜逐渐抢占了长三角地区百姓的菜篮子。

朱成彦就是其中的一份子,1999年,他怀揣着100元前往上海,凭着不畏艰苦、敢打敢拼的“苍山人精神”,逐渐在上海站稳脚跟,他的摊位成了市场里最大的马铃薯批发档口。生意做久了,他产生了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想法。

恰逢2018年,兰陵政府启动人才战略“四雁工程”,推出一系列政策、资金扶持措施,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就业,带动乡村产业升级。朱成彦二话不说,把摊位留给儿子管理,便带着上海打拼20年攒下的600万资金和经营多年积累起的经验回到了兰陵。

 

在政府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扶持下,朱成彦在兰陵成立山东成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领办的合作社以种植为起点,逐渐形成了马铃薯产业种薯研发、基地种植、仓储、加工、运输、销售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露地种植面积5300亩,大棚种植面积1300亩,带动500余户农户就业。如今,朱成彦和儿子朱凯每年给上海人的餐桌提供2万多吨土豆。

 

事实上,除了政策的利好,兰陵当地还启动了数字乡村试点,探索“金融+科技”的融合,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覆盖面。这也让身处其中的朱成彦和朱凯,不用担心在打通这条产业链路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资金压力。

朱成彦获得的诸多金融助力,背后离不开全国首个金改区的政策导向——2020年9月,临沂市成功获批全国首个服务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让三农群体可获得性更佳、可负担性更强的普惠金融服务,是其中一个重要引擎,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兰陵一方面通过引入互联网银行,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帮助包括朱成彦父子在内的蔬菜种植农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线上贷款,解决特殊情况下资金流的“燃眉之急”。目前有近4万兰陵小微和三农用户获得网商银行数字贷款服务,其中经营性首贷户占比超过80%。

另一方面,借助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的科技赋能,让普惠金融“滴灌”得更加准确。比如,网商银行的“大山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棚的外形、覆膜等特征,识别暖棚、冷棚,与政府产业数据交叉验证,再通过风控模型计算出大棚种植蔬菜的资产价值,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符合需求的数字信贷服务。朱成彦就靠着这个“卫星”,从网商银行获得了60万的信贷额度。

 

据了解,目前大山雀已实现兰陵县100%的大棚种植区域识别,因此也有更多农户获得了更高额度的资金支持。兰陵所在的山东,是中国最大的蔬菜产区,连续七年蔬菜产量超过80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菜篮子”,形成章丘大葱、潍县萝卜、青州银瓜、胶州白菜、曹县芦笋等多个“地标级蔬菜”品种。

所以说,“兰陵模式”或将为山东提供更多借鉴意义,让更多涉农县受惠于普惠金融对产业发展的动力作用。截至2022年末,网商银行已经与山东省内84个区县达成“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项目合作。

 

朱成彦是兰陵蔬菜产业的缩影,他的返乡创业经历,也发生在很多从长三角回到兰陵的菜商身上。而这一“兰陵样本”的背后,是积极正确的政策措施和乡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共同结果。期待“兰陵样本”能为临沂、山东乃至全国提供更多的金融解题思路,让更多农业大县受惠于普惠金融,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分享到:
0
我要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员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民生快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民 生 快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mssh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号:冀ICP备2021023929号-1

冀公网安备13040402000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