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

两会视点|赵皖平:数字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时间:2023-03-06 16:31:21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

前不久,《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把数字农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都对数字农业作出明确安排。

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电商在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到“电子商务”,2022年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十四五”期间,数字化生活消费方式变革将重塑农村市场,农村电商生态要素将加速整合,农村电商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巨大潜能将会加速释放。

扩大数字农业应用范围,探索农产区数字化方案。发挥平台经济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以农业产业带为单位,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平台企业市场化能力,建立平台区域产业带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农业产业带进行种植技术、农业设备、产品安全等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着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各环节融合应用。组织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评选数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带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创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农产品物流堵点。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和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等新基建建设,构建数字乡村体系,建设和改善农村基层信息和服务平台,提高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水平。扩大政企合作范围,加强与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建立“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市场化运行机制,集聚各类涉农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公益、便民、电子商务等“一站式”服务。加快推动田间地头冷库仓储建设,对农产品专用物流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建立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运营服务体系和有效的支撑保障体系。通过规模效应和模式创新,持续降低物流成本,解决“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关键堵点。

培养数字农业人才,建立“新农人”“新农商”培育体系。农业的数字化改造需要培育更多的既懂农业、也懂电商的“新农人”和“新农商”。应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重点遴选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乡村能工巧匠、返乡入乡“双创”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作为培训对象,提升各类人才的带动能力,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各地政府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强化农村基层干部信息化意识,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能力,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返乡年轻人成立联合家庭农场、合作社、创业园区等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鼓励涉农电商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扶持“新农人”创业,快速扩大其规模和竞争力。

优化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推动装备与成果示范。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鼓励平台经济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和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智慧育种人才队伍。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用数字农业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赵皖平)

分享到:
0
我要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员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民生快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民 生 快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mssh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号:冀ICP备2021023929号-1

冀公网安备13040402000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