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河北大名中学校长赵彦林国旗下讲话
“望窗外云卷云舒,看门前花开花落”。每每走在学校平坦的柏油路上,呼吸带有花香草香泥土味的新鲜空气,给人更多是心灵的启迪和荡涤,思想的陶冶和内在气质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扔垃圾,主动捡拾垃圾等杂物的好习惯,4月17日上午,大名中学校长赵彦林作了题为“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的国旗下讲话。
各位同学,你是否有过:喝完了的牛奶袋和水瓶,你随手就扔进了花池里;使用过的废纸废物,你随手就丢在了地面上;嚼了半天的口香糖,你张嘴就吐到了楼道里;剥下的水果皮和剩下的果核,你很自然的丢在门后角落里;讲台桌上的粉笔,你掰成粉笔头在走廊里乱投乱飞;还有辣条袋和糖果纸,你撕开后就乱扔乱舞……
请大家好好回想一下,你可曾做过这些?正是这一个个习惯性的不良行为,造成了道路和花丛的脏乱不堪,造成了楼道和台阶的点点污斑,造成了讲台桌和地面的狼藉一片。对此,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不算什么,小事一桩,不必小题大做!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些现象,又该如何去做?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有一次在院子外散步,看到自家胡同里多处有人随意小便,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就取了一张宣纸,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叫人张贴出去。恰巧,有个十分喜爱于右任书法的人,见了大喜,就取走了告示。回去后将其裁开,巧妙排位,就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装裱上墙,用于修身律己、时刻警醒。这样一来变俗为雅,成就了一段趣谈佳话。
同学们,“小处不可随便”这句哲理,告诫我们:小事虽小,彰显行为风范,体现素质修养,事关人生命运。于细微处见知著,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个总爱随手丢垃圾的人,大概也是一个素养低下的人,是一个无礼粗鲁的人,是一个被人厌烦的人,是一个难成大事的人。不拘小节,终累大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无论治国理政,还是勤俭持家,无论家庭生活,还是为人处事,无论研习学问,还是静养精神,小处都不可随便。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小处并非小事,一些不文明的习性和有关大局的事情,常常因小事小节而起。看似不经意的把垃圾随手一丢,实则,已经拉低了自己的道德水平,贬损了自己的人格形象,破坏了优美的校园环境。
在此,我提醒大家,也倡议大家:
第一,牢固树立“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的思想。我们每一位师生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主人。打造美丽家园,没有旁观者,我们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要尽一份自己应尽的力量。
第二,坚决做到垃圾不落地,和乱扔垃圾说再见。我问一下大家,你还会把喝完的奶袋和塑料袋扔进花池里吗?还要把用过的废纸团随手扔地上吗?还要把嚼完的口香糖吐到楼道地板上吗?还会把水果皮糖果纸扔到门后角落里吗?还会把粉笔头乱投乱扔吗?说到就要做到。
第三,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主动清洁校园。上早操时,我见到很多同学都在捡拾草坪上的垃圾,值得点赞,他们是好榜样!那么,如果是你,能做到吗?当你捡起垃圾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不好意思或迟疑,但很快就有一种未曾体验的喜悦,因为奉献着的人是幸福的。弯下腰去,就是一处美丽的风景。
各位同学,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校园就应该像自己的家一样,又美又好,有暖有爱,眼见处干净整洁、绿色美丽、条理有序,师生们神采飞扬、心情舒畅、乐观向上!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今天做起,从自己做起,手中的拉圾不落地,我们的校园更美丽!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