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保

环境应急“铁娘子”和她的“拆弹部队”

时间:2023-04-03 16:48:40 来源:中国环境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事发地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等。如何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避免或降低污染危害?如何进一步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这些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工作。

“我们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风险与应急研究的专业机构,发挥着‘环境战争里的拆弹部队’的作用。如今我们更是国字头的‘拆弹部队’,有责任也有能力冲在环境应急的第一线。”陈思莉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思莉是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华南所(应急所)应急中心)主任。如此铿锵有力的话语,正是源于她作为团队的“指挥官”,和同事一起在应急现场果敢坚守,不断磨砺业务能力,对科研不懈追求所带来的信心和底气。

陈思莉(中)和团队在实验室

日前,陈思莉荣获全国妇联、中央和国家机关妇工委表彰,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她说,这不仅是自己的荣誉,也是对他们这支环境应急队伍工作的肯定。

秣马厉兵 众川赴海:

“我们都是24小时待命,一旦有突发环境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是我们的使命职责。”

回忆起获得荣誉这一年的工作,陈思莉并没有觉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她和同事们不是正在应急处置的一线坚守,避免或降低环境污染危害;就是在24小时待命,确保能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陈思莉(右二)在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件处理现场

回想起刚刚加入这支队伍的时候,陈思莉总听到前辈们谈起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的“惊心动魄”,让她深深感受到环境应急工作所带来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一直想参与到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

 

“2016年栾川钼污染事件是我参与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起突发环境事件。当时我独立承担了7条支沟的除钼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不辱使命地完成了现场应急任务。”陈思莉说。

 

当时还是一名环境应急领域新人的陈思莉,为何可以独立承担这样重要的应急工作?果敢的性格和专业的技术基础都是她的仰仗。她在关键时刻敢言敢行,胆大心细。时至今日,陈思莉已经凭借自己的成绩和努力,“打”出了“环境应急铁娘子”的响当当名号。

 

2020年3月,黑龙江省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发生泄漏。处置过程中,指挥部判定,兰西老桥是污染团进入松花江前最后一处适宜的处置点。当时,陈思莉负责兰西老桥截断污染团处置系统的运行和调控。刺骨的寒风中,陈思莉连续两昼夜坚守现场,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圆满完成了处置任务。

 

“其实在现场我非常紧张,压力非常大,甚至连续几天都不敢睡觉。但同时我也很有信心,我坚信我们团队的判断是准确的,方法是有效的。”陈思莉说。

 

像这样勇于担当,危急关头迎难而上的事迹还有很多。

 

“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待命,一旦有突发环境事件,克服困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就是我们的使命职责。”陈思莉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20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五里川河锑异常事件、2021年云南省曲靖铊污染事件、2020年湖南省湘江重油泄漏污染事件、2020年黑龙江省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件、2019年江苏省响水3·21重大爆炸事故等,这些事件现场都有陈思莉忙碌的身影。

 

身经百战 久炼成钢: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现场情况瞬息万变,需要我们非常精准地判断。这既需要大量现场工作,也需要平日里不断地积累和学习。”

 

去年2月,参与处置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洗油泄漏事件的经历,让陈思莉感触很多:“这起事件是近年来比较复杂、比较难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之一。”

 

陈思莉介绍,当时最大的难点集中在地形地貌和雨季的气象条件。洗油进入地下溶洞后短时间内无法断源,污染物会伴随着降雨不断冲刷出来,地下涌水水量水质波动大,处置难度非常大。

 

“当时赶上雨季,一场雨下来,污染水量会突然几十倍地增加,同时又会把溶洞内的污染物、矿物质等冲刷出来,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也会突然增加,暴涨几百倍。也就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不确定的,没有办法定量计算,随机性非常大,很难处置。”陈思莉通俗易懂地向记者讲述了六盘水洗油泄漏的处置难点。

 

随后,团队开展了长达5个多月的现场技术支撑工作。为了应对喀斯特地貌降雨时期地下涌水石油类浓度和水量双高的难点,因地制宜地采用高级氧化工艺,连夜开展小试实验。随后指导当地工程改造,进行多次调试后,实现了5分钟内污染总量去除率高达80%以上的目标,极大削减了涌水点瞬间高污染负荷,事件最终得以成功处置,没有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水源地水质安全造成影响。

 

不仅要在应急现场,在平时陈思莉和她的团队也要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不论是事前的风险防控研究还是事中的应急处置研究、事后的调查和评估研究,都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陈思莉说。

 

例如,在2020年11月,陈思莉受生态环境部委托,带领团队苦心钻研,研究适合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南阳实践”技术方法,最终形成了《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实施技术指南》,次年4月由生态环境部印发,并向全国推广。

 

2020年5月,为更好地指导全国生态环境应急现场工作,陈思莉潜心研究,归纳总结历年来生态环境应急技术支撑的经验做法和现场处置相关技术要点,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重特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手册(2020年版)》,于2020年12月由生态环境部全国印发。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现场情况瞬息万变,需要我们非常精准地判断,这既需要大量现场工作,也需要平日不断积累和学习。”陈思莉说。

 

薪火相传 继往开来:

“我们是一个整体,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很难只依靠某一个人。而在锻造国内一流学科团队的工作中,‘应急精神’的传承很重要。”

 

在采访中,陈思莉回忆过往的工作时总会提到一个人,时任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应急研究中心主任虢清伟。

 

“我转为环境应急技术研究以后,就在虢主任的带领下工作。在工作中,他总是冲在第一线,既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榜样。虢主任总喜欢说‘应急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的责任’。如今,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口头禅。”陈思莉说。

 

如今,虢清伟已经转战到新的岗位,但在他的见证和参与下,这支环境应急的“国字头”部队正日益发展壮大,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也收获了更多的成绩。

 

2020年年底,经中编办批准,华南所加挂“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牌子。2021年,华南所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共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事件调查处置技术中心”,是“广东省水环境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的重要依托部门,中心也成为国内“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力量。

 

“我们是一个整体,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很难只依靠某一个人。而在锻造国内一流应急团队的工作中,‘应急精神’的传承很重要。”陈思莉说。

 

在她看来,在突发环境事件中逆行,是对梦想的孜孜追求,是对绿水青山的无悔承诺。在事故最前线坚守,是环境应急专家的常态,更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这样的“应急精神”正在华南所(应急所)应急中心传承和发扬。特别是在事件应急现场,大家互相鼓励、配合协调,分工明确,共同应对急难险重的任务。

 

环境应急工作,时刻面临各种困难,这一份“苦差事”,大家却甘之如饴。“大家不仅都有责任担当,从没有推诿抱怨,还都很珍惜每一次应急处置的机会,从每一次应急工作中汲取经验,提升能力,时刻准备应对下一次挑战。”陈思莉说。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是陈思莉对自己和团队工作的总结。心有猛虎,意味着对大江大河以及连绵几百公里河道全流域的污染指标能进行准确的研判;细嗅蔷薇,就是能够根据污染指标在实验室进行烧杯实验,分析和确定应投加的药剂种类和药剂量。

 

“我们要用才华和智慧谱写多彩人生。不只是我,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为我国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工作,为中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陈思莉说。  中环报记者吕望舒

分享到:
0
我要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员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民生快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民 生 快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msshi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认证号:冀ICP备2021023929号-1

冀公网安备13040402000391号